半锯鲨

Hemipristis elongatus   Klunzinger
   

  70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测量标本3尾;全长375-915mm;采自广西北海,福建东山城关镇。
体延长,躯干较粗大。头平扁,头宽与头高约相等,头长约为全长的1/5。尾侧扁,比头和躯干稍长,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。吻中长,背视弧形,前缘钝圆(幼体稍钝尖),侧


视尖突。眼颇大,椭圆形,后角有一缺刻,瞬膜发达,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为近,眼径约等于第三鳃孔宽的1/2。鼻孔颇宽大,外侧位,几横列,距眼比距吻端为近;鼻间隔颇宽,比鼻孔长约大2.5倍;前鼻瓣后部有个三角形突出,后鼻瓣后部具一半环形薄膜。口深弧形,口宽小于口前吻长,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/2;下颌较短狭,口闭时齿暴露;唇褶发达,上唇褶颇粗大,约等于上颌长的1/3,下唇褶较短而扁,约等于下颌长的1/5。上颌齿侧扁,三角形,齿头外斜,里缘下部具0-6小齿头,外缘具4-6小齿头;第一和第二齿细尖,边缘光滑,第三至第八齿最宽大,内外缘具小齿头最多,第九齿以后渐小,小齿头减少,2行在使用,每侧每行12齿;下颌前部齿细长,矛状,边缘光滑,后部齿渐呈三角形,齿头外斜,外缘具1-4小齿头,里缘一般光滑,仅个别有细弱小齿头,3行在使用,每侧每行15齿。上下颌缝合处正中有一无齿间隙。

喷水孔微小,比黏液孔略大,位于眼角后方,与眼的距离等于眼径的1/2强。鳃孔5个,颇宽大,成体为眼径的2.5-3.5倍;前4个大小和间距几相同,最后1个较狭小,最后2个位胸鳍基底上方。
背鳍2个;第一背鳍颇大,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上方,稍靠近胸鳍,起点约与胸鳍里角相对,上角钝尖,后缘凹入,下角延长尖突;第二背鳍大于第一背鳍之半,起点稍前于臀鳍起点,上角圆钝,后缘深凹;下角延长尖突。尾鳍狭长,比头长1.2倍,大于两背鳍间的距离,尾椎轴稍翘;上叶位于尾端近处,下叶前部尖三角形突出,中部低平后延,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,后部小三角形突出,与上叶连接,尾端钝圆突出,后缘凹入。臀鳍比第二背鳍小,外角钝尖,后缘深凹,里角延长尖突。腹鳍比第二背鳍稍大,距第一背鳍比距第二背鳍稍近,外角显著尖三角形突出,后缘深凹,里角钝圆稍突。胸鳍宽大,镰形,外角尖突,后缘凹度颇大,里角钝圆,鳍端几伸达第一背鳍基底后端。
背侧面灰褐色,腹面稍淡;第二背鳍中部具一黑色斑块,其他各鳍灰褐色。

生物学

暖水性近海中型鳖,胎生,具卵黄囊胎盘,每产6-8仔,刚产仔鲨长约45 cm,雄成鱼长120-145 cm,雌成鱼长170-218 cm,最长达230-240 cm。肉质佳。主食鱼类。

国外分布

在巴基斯坦,印度和泰国是经济鱼类,印度洋,西太平洋,红海。

国内分布